普洱茶因其原料选择而有所区分,不同季节采摘的鲜叶原料制作普洱茶,会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?本文将为您解答。
一、普洱春茶
在“清明”、“谷雨”两个二十四节气前后采摘的茶青被称为“明前茶”、“雨前茶”、“春尾茶”等。春茶一般都比较肥壮重实,毫毛较多,
二、普洱夏茶
在夏后至立秋前后所采摘加工而成的普洱茶,称为“细黑条”。因夏天高温,光线照射强,茶树生长快,有利于茶叶碳代谢的进行,生成大量带苦涩味的茶多酚。夏茶的外形一般都是叶片轻飘宽大,嫩梗瘦长,对夹叶多,叶脉较粗,叶缘锯齿明显。在普洱茶渥堆工艺中,夏茶内含有的茶多酚能充分转换为茶黄素、茶红素和茶褐素,更有利于香气、滋味的形成。
三、普洱秋茶
在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加工的普洱茶,云南又叫“谷花茶”、白毫纤细富光泽,叶条色微黄,内质较夏茶为佳。秋天茶树叶片轻薄瘦小,对夹叶较多,叶缘锯齿明显。普洱秋茶的汤色、滋味介乎于春茶和夏茶之间,香气飘扬,叶底柔软常有铜绿色。
四、普洱冬茶
在白露以后所采制茶叶统称为普洱冬茶。冬茶白毫光亮,叶条枯黄少油润,内质滋味较淡薄。旧时很少采摘。云南除低热地区有少量采摘外,大部分茶区几乎不产冬茶。
五、普洱茶的时间概念
在购买普洱茶饼或者茶砖时,常常会有疑惑:这是什么时候的原料?又是什么时候压制的?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是指哪一个?
原料采摘时间指的是茶青采摘下来的时间,然后经过工序被制作成晒青毛茶。此时还没有进行后续的蒸压工艺,属于毛料。
压制时间指的是以晒青毛茶为原料,进行蒸压成型(生茶)、或渥堆发酵后蒸压(熟茶)的时间。所以会见到产品介绍时,出现例如“13年的原料15年压制”的说法。
根据GB7718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中的规定,生产日期是指“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”,与产品原料毛茶采摘、收购和存储时间没有关系。
简单而言,如果我们同一天分别用当年原料、3年前原料和10年前的原料压制三款茶品,在包装上这三款茶品所标注的生产日期必须是一致的。